老实学生千万别沦为底层,张雪峰揭开生存规律,最怕没家底有家教-世界聚看点
网上有这样一句话:当学生要考试,找工作要面试,但做父母这么重要的身份,却没有什么门槛。看似对家长公平,但是对没有选择的后代而言,真的公正吗?
现在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,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很重要。不过,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才对,这可就存在很多不同态度了。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,现在看来反而容易耽误学生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老实学生千万别掉入底层”,张雪峰老师揭开生存规律
在很多长辈的印象里,或许“为人老实”属于一个优点。家长和老师眼中,那些懂事听话、默默躲在角落不给他们添麻烦的同学,肯定要优于调皮捣蛋的人。
但是很多乖乖女、乖乖男毕业之后,往往更容易产生迷茫和苦恼。有位高校教授曾直言:坦诚老实的孩子,长大后多半会吃亏,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已经出现问题。
他说的是实话,这让很多人后悔将子女培养得“过于温良”。也有人争论,教学生善良老实有什么不对呢?外界的评价标准偏离了正道,不该怪这些正面培养的方式。
话虽如此,只是我们作为普通人,又有多少能力去改变世界呢?在某种角度上讲,无论家长还是学生,都只能根据现实来调整自己去适应外在环境,正如那句老话:适者生存。
知名老师张雪峰有着相同的观点,他的这番话值得每个普通家庭细品:性格内向而老实的学生,千万别掉入底层;因为这类同学在底层的处境,比想象中还要艰难。
答案其实很简单,稍有阅历的人会明白,越是“层次低”的人,认知和受教育程度越有限;他们对待别人也越容易“仗势欺人”。
张雪峰老师的提醒,揭开了现实的生存规律。他认为“老实人”想要过得好点,几乎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,考上好的大学、提升自己的圈子。
否则如果很早就离开校园,或者读水平很低的学校,以后能找的工作基本也就是流水线等不需要门槛的岗位。这里缺少规则意识,更多的是恃强凌弱,本分的学生要面对什么可想而知。
过来人深有体会:怕的是“没家底却有家教”
张雪峰这样的培养思维得到很多人的认同,有学生表示根本不用等到踏上职场,已经深有体会。比如有位男生初中时成绩不佳,后来去技校。
住校后他安分守己从来不招惹谁,可这样反而引来无聊的同学主动找麻烦。技能还没学会,性格却变得更忧郁。
关键是有些家长只叮嘱学生别给自己惹事,却忘了别人会怎样对待软弱的同学。还有一种家长,因为控制欲很强,亲手将后代培养成老实的性格,却又责备他们在外面受委屈。
这或许是很多人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交流的重要原因。因为他们深知,自己说出来不仅无法解决问题,多半只会换来更多否定和打击。
上学时老师为了整个班级的秩序,还会稍微维护一下。等到毕业之后,老实学生的困难才是真正的开始。有人总结的非常生动:最怕没家底却有家教。
我们从家长那里接受到的教育是做个“有教养”的人,懂礼貌、谦虚、受规矩。这种品质对于同样有教养的圈子合适。
“中上层”受教育程度往往更高,对于规则和秩序有普遍的认可;可是在底层与人相处,太有家教反而会被很多人当成“软柿子”的表现。家里没什么本事的话,别人对待你更不顾虑后果。
老实的学生也可以培养智慧,家长不要理解错误
张老师口中的“老实学生”,我们可以用更细化的意思来解读。严格来说,老实跟懦弱是两回事。前者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,后者是受到不公正对待也无力反抗。
所以我们不能说,看起来内向不爱讲话的学生,就代表用错了培养方式。看起来老实的学生,同样可以拥有智慧和适应生存规律的能力。
最主要是家长自身要是非分明,不能一味要求后代“顺从”;如果他们懂得表达不同想法,为了自己据理力争,这不是坏事。
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和生存规律的认知,告诉他们面对不同的人,态度和举止需要有所调整。别人不尊重你的话,没有必要为了所谓教养而委曲求全。
【话题】你认同张雪峰这番话吗?